新文民族小學學校簡介
宣威市宛水街道新文民族小學辦學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,最早可推溯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沾益州學就設于新文的河東營,時稱“沾益土州州學”。明朝改稱“沾益州儒學”清朝光緒三十三年(1907年)按初高分級,河東營定為初等小學堂。民國二年(1913年)農(nóng)歷三月改稱“河東營初級小學”,沿用“關帝廟”為校址。新華小學(現(xiàn)址)創(chuàng)辦于1926年;1927年由國民政府命名為甘家屯國民小學,校址在甘家屯小廟;1950年由小廟手搬遷到甘家屯清真寺,改名為新華小學;1956年由清真寺搬遷到李家祠堂;1972年征地擴建土木結構瓦屋面教室5間260平方米;1986年由群眾集資建蓋一幢398平方米磚混結構教室6個;2002年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,建蓋了一幢2058平方米綜合教學樓,完善了校舍、校園建設,從根本上確定了新文社區(qū)沒有中心完小的歷史。
原新文民族小學轄(新華小學、河東營雙龍小學(附設中學)、玉峰小學、新文五個校點)。2003年8月河東營雙龍小學停辦,學生并到新文民族完小點集中辦學;玉峰小學坐落在東山“玉女峰”背后的馬房村,學校創(chuàng)辦于1965年,2009年停止辦學;新文小學附設中學,始創(chuàng)于1975年初,1993年底,新文小學普六在附中接檢查驗收合格,1994年春停止辦學。2006年8月曲靖市宣威水泥廠子弟小學歸并學校。共并入教師13人,校產(chǎn)屬學校管理。2007年11月撤出子弟小學,教師學生到新文校點上課。
現(xiàn)新文民族小學學校占地面積16217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5097平方米。完小轄新華、新文兩所學校,現(xiàn)有教學班13個(含學前教育班1個),有教職工22人,其中黨員教師3人。新文小學經(jīng)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,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合格學生,為國家和民族的建設和發(fā)展培養(yǎng)了大批建設者和接班人,也為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民族素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。2012年,學校被云南省教育廳評為云南省民族團結教育“示范學校”。2013年,學校被宣威市教育局評為“文明學校”。2012、2014、2016年,學校被宣威市宛水街道辦事處評為“先進單位”。2016、2017兩年在六年級學業(yè)水平測試中綜合成績均居宛水第二。
2017年8月,宛水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及宛水中心學校,按照教育均衡發(fā)展的辦學思路,積極探索學區(qū)制辦學,新文小學又迎來了新的發(fā)展機遇:宛水街道新文民族小學由宛水街道第二小學接管,兩校結對聯(lián)盟,統(tǒng)一管理,統(tǒng)一教師調配,統(tǒng)一教育教學改革,從一年級開始實施“生本教育”,用先進的辦學理念讓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新的提升。新學期,新起點,新發(fā)展,學校將在各級黨委政府、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,新文居委會以及各界仁人志士的支持下,學校將內強素質外樹形象,以校本培訓、生本教育實驗為依托,以特色活動為載體,努力實現(xiàn)辦學水平新的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