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岔河鎮(zhèn)明龍中心學校簡介
一、學校簡介
三岔河鎮(zhèn)明龍中心學校地處三岔河鎮(zhèn)明龍村獨田村民小組,毗鄰雅浪河,距縣城70多公里,距三岔河鎮(zhèn)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。是鳳慶縣典型的高寒山區(qū)中心校。中心校所轄五個村完小,服務范圍內的五村,均屬地廣人稀,總人口只有7964人,在校學生僅有648人,44人的教師隊伍中,目前尚有6名臨聘教師。經歷了幾十年發(fā)展和改革的明龍中心校,歷任有七個校長,現任校長楊順林,歷任校長分別是湯文、王之耀、樊文華、李德榮、楊紹柱、羅映華、楊順林。
二、辦學理念
2008年2月,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創(chuàng)造性提出了“三生教育”,要求和號召所有學校開展“三生教育”活動。我們體會到,在學校實施“三生教育”是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基本途徑,是實現家庭幸福、促進社會和諧發(fā)展的必然要求。因此,我們以“學會生活,學會學習”為辦學宗旨,提出了“愉快生活,輕松學習”的辦學理念和“會吃、會穿、會用、會學”的八字培養(yǎng)目標。
2009年5月,我校向上級申報的《少先隊工作如何促進三生教育》的課題被列為省級課題。2010年9月份,我們開始對本課題進行研究。我們提出的“會吃、會穿、會用、會學”培養(yǎng)目標涵蓋了“三生教育”的內容,并將“三生教育”進一步在學校工作中進行細化,用少先隊活動這一條主線,將學生在學校的“吃、喝、穿、住、行、用、學”等日常行為有機結合起來,用大隊抓中隊,中隊抓小隊,小隊抓隊員的管理模式,加上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崗、紀律監(jiān)督崗、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監(jiān)督崗的設置,讓學校的任何事都有人管,有人過問。使學校的養(yǎng)成教育工作走上了正規(guī)化。
在課題研究的同時,我校教師把取得的點滴成績通過《少先隊工作如何促進三生教育》記錄下來,本書呈現的是本校《少先隊工作如何促進三生教育》的課題成果。由于該課題是一項涵蓋學校少先隊工作、德育工作、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課題,因此本書共有六章。第一章總論寫了“三生教育”的研究背景、依據、研究目標體系及特點。第二章、第三章分別從學校課程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兩個維度,寫了明龍完小“三生教育”課程的實施和怎樣用少先隊工作推進“三生教育”,同時介紹了明龍完小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創(chuàng)建的籌備工作。第四章寫了少先隊工作促進三生教育的評價機制。第五章寫了少先隊工作如何促進三生教育的實施與學校管理。
由于參加本課題研究的人員均是教育教學第一線的老師,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,因此使本課題的研究具有了較強的操作性,所寫案例內容形象生動,可讀性強。同時又由于明龍完小的特點是地處高寒山區(qū),對絕大多數農村學校而言很具有代表性,學校的辦學思路、德育工作、少先隊工作等開展,定會令各位同行讀后有所感悟。
三、明龍中心校下屬五個完小簡介
明龍完小簡介
鳳慶縣三岔河鎮(zhèn)明龍完小,成立于1975年,當時校名是明龍完小附中,最初設四個教學班,其中小學四、五年級各一班,初一、初二各一班,后來開設了初三,班級增至5個班,有教師14人,學生100多人,全校共有三間土木房子,簡陋且十分擁擠,校舍占地僅有300多平方米。盡管如此,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,明龍完小附中校長湯文,率領廣大教師一道辛勤耕耘,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,成為各行各業(yè)的中堅力量。1986年9月三岔河中學成立,明龍完小附中撤并至三岔河中學后。明龍完全小學正式成立,樊文華任校長。一、二年級為復式班,其它為單式班,起初辦到五年級,90學年后辦到六年級,有教師5人,學生90多人。1990年,由于老校址地勢下陷,房屋被撕裂,無法正常開課,在主管部門的努力下,學校被搬遷至明龍村茶葉初制所(現在的校址),全體師生在極其簡陋的環(huán)境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。1991年,學校建成了332平方米的磚木教學樓(南面、2003年拆除重建為磚混結構),1992年又建成一幢398平方米的土木宿舍樓(北面、現在仍在使用),學校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。1995年,為迎接“普六”驗收,學校又建蓋了221平方米的磚木綜合樓(東面),1996年,學校通過了“普六”驗收,同年,明龍完小被評為“縣級文明學校”榮譽稱號。2007年修建了大門、圍墻、廁所、師生廚房,校舍建設有了徹底改變。
現在的明龍完小,已今非夕比,隨著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,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在逐年提升,目前它既是中心完小也是中心校的示范窗口。學?,F占地4110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。2007年配備了“模式二”設備一套。2013年9月配備“電子白板”項目2套。目前,隨著“校安工程”的實施,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學年新建的“學生餐廳”、“學生宿舍”已經投入使用?,F有在校學生136人,其中,一至六年級123人;學前班13人;7個教學班?,F有教師15人,其中一級教師7人;二級教師3人;三級教師2人;未定級2人;臨聘教師1人;其中:本科學歷6人;??茖W歷7人;中專學歷2人;20——29歲教師6人;30——39歲教師5人;40——49歲教師2人;50——59歲教師2人,教師平均年齡:33.1歲,學歷合格率為100%。
明龍完小屬半寄宿制學校,學生從學前班到六年級全部在校食宿,學生在校時間長,從星期天下午報到后,一直要到下周星期五下午才離校,各位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責任重大,盡管如此,明龍完小各個班級,教育教學質量卻一直處在各個年級之首。學校配置了“電子白板”項目資源,各位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中,擠出點滴時間進行學習,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,以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。
康明完小簡介
1957年的秋天,一群身背書包、腳踏草鞋的孩子伴著涼爽的秋風,邁著輕盈的步伐,歡天喜地的奔向了康明村康明社社員紀文偉家的地樓。在那里,即將誕生康明村歷史以來的第一所學校——康明村民辦小學。教師也是在自己村里學識比較淵博的人中挑選出來的,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為“黃老師”。從此,康明人民的教育事業(yè)拉開了新的篇章……莘莘學子們終于能告別那段背井離鄉(xiāng)的求學之路,可以在自家門口讀書了。
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小小的“地樓教學”早已容納不了越來越多的學子了,黃貴林老師經過和村大隊商量后,于1959年學校從紀文偉家的地樓中搬到了不遠處的大隊倉房中(現在康明村民委員會康明小組初制所),結束了民辦時代的教育,康明終于有了專職的人民教師。經過幾任教師艱辛的打拼,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漸有了明顯的改變。1973年是康明教育事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的一年,在倉房中14年的磨礪之后,學校搬遷到康明村阿補山村民小組(現在康明完小所在地)。隨著黨中央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,學校得以健康發(fā)展。2000年開辦了康明完小學前班,為提高學齡兒童的學前教育提供了保障。與此同時,康明村先后撤并了向陽辦學點(1993年撤并)和阿腰山辦學點(2002年撤并),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,優(yōu)化了辦學條件,提高了辦學質量。
康明完小依山傍水,坐落在群山之中,猶如一顆閃亮的明珠,隸屬于三岔河鎮(zhèn)康明行政村,毗鄰鳳慶縣城,距縣城20公里,距三岔河鎮(zhèn)人民政府所在地21公里。服務于康明村村民委員會10個自然村近1300人;海拔2115米,年平均氣溫24.3℃,年降水量1300毫米?,F康明完小有6個教學班(學前班及二至六年級),學?,F占地3326平方米,有學農基地5畝;校舍建筑面積761平方米。2010年苗圃愛心人士為康明完小捐贈圖書2100冊,學校建立了“黎燕梅苗圃書軒”;2007年配備了“模式二”設備一套。目前,隨著“校安工程”的實施,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學年新建的學生“餐廳”、“廁所”已經陸續(xù)投入使用?,F在校學生105人,其中,一至六年級90人;學前班15人;6個教學班?,F有教師7人,其中一級教師4人;未定級1人;臨聘教師2人;其中:本科學歷3人;??茖W歷1人;中專學歷3人;20——29歲教師3人;30——39歲教師3人;50——59歲教師1人,教師平均年齡:34.5歲。
康明完小屬半寄宿制學校,學生從學前班到六年級全部在校食宿,學生在校時間長,從星期天下午報到后,一直要到下周星期五下午才離校。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,我校將不斷求真務實,扎實推進素質教育,為培養(yǎng)更多優(yōu)秀人才而不斷探索,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而努力奮斗,努力打造學校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美麗校園,相信康明完小的明天會更美好!
水田完小學校簡介
鳳慶縣三岔河鎮(zhèn)水田完小(水田CP愛心之家希望小學)創(chuàng)辦于1932年,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小學,學校座落于鳳慶縣三岔河鎮(zhèn)東北,距縣城28公里,距三岔河鎮(zhèn)人民政府所在地18公里,服務于水田村村民委員會1568人。
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三十多年間,它服務著明龍、水田和康明三個村。解放前有兩名教書先生,有學生七十多名,開設一至六年級兩個多級復式教學班,兩幢土坯房,學校占地面積約為500多平方米。
解放后,教師增加到五名,學生最多時達到三百多人,有四幢土木結構的房子。各村成立集體化生產隊后,康明和明龍兩個村的學生回本地就讀。1990年和1995年,鎮(zhèn)黨委政府分別為學校修建了兩幢磚木結構的教學樓和宿舍用房。共開設六個教學班,有六名教師,學生二百六十多人。2003年,兩幢磚木結構的房屋因地震及其它原因變成危房,后相繼被改建成平房。2008年,一幢土木結構的瓦房也已經變得岌岌可危。經學校負責人通過網絡與廣東CP愛心團隊取得聯系,并在鳳慶縣教育局、鎮(zhèn)黨委鎮(zhèn)府、教育辦公室、明龍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,得到CP愛心團隊20萬元人民幣的捐助,政府財政匹配資金24萬元,拆除了土木結構的危房,在原地修建了360平方米的框架結構教學樓。學?,F占地2162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1019平方米。2007年配備了“模式二”設備一套。目前,隨著“校安工程”的實施,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學年開工的“學生餐廳”、“廁所”、“學生宿舍樓”正在緊張的施工中?,F在校學生153人,其中,一至六年級132人;學前班21人;7個教學班。現有教師7人,其中一級教師4人;二級教師2人;三級教師1人;其中:??茖W歷6人;中專學歷1人。30——39歲教師3人;40——49歲教師4人;教師平均年齡:40.1歲。
2009年6月,楊建瑜等12名同學分別榮獲云南省青少年藝術大賽金、銀、銅獎,同年12月,楊建瑜等3名同學被臨滄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思想道德先進青少年”光榮稱號。2010年4月,楊建瑜等7名同學積極參加三岔河鎮(zhèn)教育辦公室組織舉辦的創(chuàng)新作文、鋼筆書法、毛筆書法比賽,并分別榮獲一、二、三等獎。如今,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,正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一所具有現代化、規(guī)?;南MW。
王平完小簡介
鳳慶縣三岔河鎮(zhèn)王平完小建于1951年,1951年至1964年為識字班,時任教師一人,名叫羅國政,現已去世,共20個學生左右。1964年至1966年為耕讀小學,20多個學生半耕半讀,時任教師一人,名叫羅維興。1966年至1970年改為民辦小學,時任教師一人,即羅維興。1970年改為公辦學校,當時的校名是色力找小學,時任教師二人,由楊仕鮮任校負責,2個班共30多名學生,設至三年級,三年級以后到其他學校就讀。1974年改名為王平完小并延續(xù)至今,1978年教師增至3人,班級也相應增加,開設至五年級,學生增至50至60人,由魯良老師任學校負責。1983年,學校教師增加至4人,楊貴中、羅國華等四名教師共教60多名學生,由楊貴中老師任校負責。
在以上的時間段中,王平村還開辦了后寨小學(1970年開辦)和王家寨小學(1979年開辦)。
王平完小1990學年后辦到六年級,有教師5人,學生90多人。1996年,學校通過了“普六”驗收。2000年12月,王平完小被評為“縣級文明學校”。2003學年,由于生源及校舍的問題,撤并了王家寨小學至王平完小。2007學年,根據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》中“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,促進城鄉(xiāng)優(yōu)質教育資源共享,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”,這新一重大決策,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給王平完小配備了模式二設備。2008年11月,王平完小安裝了防雷設施,更好的保證了師生的安全。2009學年,王平完小在中心校領導的關心下,開設了學前班,學前教育終于在王平村這片土地上得以萌發(fā)。同年,王平完小校址搬遷被列入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議題,并很快得以落實,新學?,F正在建設中。2010學年,撤并后寨小學至王平完小。
經歷了五十多年發(fā)展和改革的王平完小,歷任有13個校負責或村教師組長,他們的姓名分別是(按任職時間順序):羅國政、羅維興、楊仕鮮、魯良、羅紹安、楊貴中、李金和、李松桃、郭忠明、王家存、李永強、楊華光、周新榮、楊仕興(現任)?,F在的王平完小,已今非夕比,隨著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,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在逐年提升。學?,F占地5160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1043平方米。目前,隨著“校安工程”的實施,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學年新建的“學生餐廳”、“學生宿舍”、“廁所”等將投入使用?,F有在校學生120人,其中,一至六年級100人;學前班20人;6個教學班?,F有教師6人,其中一級教師4人;二級教師1人;臨聘教師1人;其中:本科學歷6人;??茖W歷6人;30——39歲教師4人;40——49歲教師2人;教師平均年齡:36.5歲。
我們本著“一切為了孩子,為了孩子的一切”的辦學理念,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斷努力,請相信王平完小的教育事業(yè)會蒸蒸日上。
棉花林完小簡介
鳳慶縣三岔河鎮(zhèn)棉花林完小,成立于1968年9月。當時校名是棉花林完小,最初設三個教學班,采用復試教學模式,其中小學一、三年級為一班,二、四年級為二班,五年級為三班,學生人數多達70多人,僅有三個教師任教。擁有兩間土木結構的校舍,校舍十分擁擠,校舍占地面積不足250平方米,條件十分困難;在如此艱苦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,學校仍然為高一級輸送許多人才。隨著學校教育的不斷發(fā)展,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,學校的校舍建設得到不斷改善。為了棉花林完小今后的宏觀發(fā)展,學校于1994年9月從原址搬遷至現在的校址,初建兩間磚木結構校舍,占地面積531平方米,設六個教學班,教師6人,學生100多人。1998年9月青樹小學、團結小學、色普魯小學三個校點合并于棉花林完小。棉花林完小成為全村唯一保存完整的一所學校。1999年在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,學校建起了占地面積303平方米框架結構綜合樓。2009年修建了學生廚房、圍墻、大門,校舍建設進一步改善。
學?,F占地7933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1084平方米。2007年配備了“模式二”設備一套。目前,隨著“校安工程”的實施,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學年開始建設的“學生餐廳”、“廁所”、“綜合樓”已經投入使用。現有在校學生136人,其中,一至六年級117人;學前班19人;7個教學班?,F有教師9人,其中一級教師1人;二級教師5人;未定級1人;臨聘教師2人。其中:本科學歷1人;專科學歷6人;中專學歷2人;20——29歲教師5人;30——39歲教師2人;50——59歲教師2人,教師平均年齡34.7歲,學歷合格率達100%。學校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,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的各項制度,抓好適齡兒童的入學,切實加強在校學生的控輟保學問題,按規(guī)定發(fā)放免費教科書;教師之間密切配合,齊抓共管,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努力。